過去二千年,如果要找一個國家,一個帝國,
對世界語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藝術、戰亂 …,產生重大影響的,
應該非「羅馬帝國」莫屬。羅馬帝國分成「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西元前 27 年 - 西元 476 年,約 500 年,首都:羅馬。
東羅馬帝國:西元 330 年 - 西元 1453 年,約 1100 年,首都:君士坦丁堡。
另外:神聖羅馬帝國:西元 962 – 1806 年,版圖以德意志地區為核心,沒有明定首都。
西羅馬帝國:西元前 27 年 - 西元 476 年,約 500 年,首都:羅馬。
此時的建築風格:羅馬式建築,或稱羅曼式建築(Romanesque architecture)。
古羅馬基本上是承襲古希臘文明。
因此羅馬建築常見希臘建築中的圓柱(column),半圓形拱門。
整體特色:渾圓莊重,結實的質量、厚重的牆體。
古蹟:羅馬競技場、萬神殿、古羅馬廣場,都可見羅馬建築風格。
羅馬競技場(英語:Colosseum,羅馬圓形競技場),應是其中的經典。
建於西元 72- 82 年間,217 年遭雷擊,238 年又修復。
主要舉行人與獸或人與人之間的搏鬥表演,一直到 523 年才被完全禁止。
歷史就在我們腳下,奇妙的感覺。
2007 年 7 月 7 日,全球一億民眾網路票選,名列世界新七大奇景。
卡比托利歐山丘(Collis Capitolinus)看【古羅馬廣場】,典型希臘式杜狀體結構。
西元 1871 年,義大利建國,建都羅馬,城市開發,在原本蔓草叢生牧草中,
發現淹沒土堆中的千年古城遺址,19 世紀考古清淤,目前是世界文化遺產。
古羅馬廣場,古羅馬帝國起源地,也是當時城市中心。
另一經典,【萬神殿 Pantheon】,建於西元前 25 年,西元 69 年大火焚毀,
西元 125 年左右,羅馬皇帝哈德良,重新修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古建築。
除了前方的柱狀體結構,最特別的是後方的大圓頂(穹頂)。
要建造這種大圓頂,在二千前,是 mission impossible。
所以它的底座是很厚實的牆體,最後才搭出圓型穹頂。
萬神殿直徑及高度皆為 43.2 公尺,43.2 公尺高的天花板,竟然鏤空。
這也是整座神殿採光的地方,萬神殿是古羅馬建築藝術頂峰之作,
圓頂,也對後來拜占庭、伊斯蘭、文藝復興建築產生深遠影響,稍後再談。
圓頂鏤空,能透光,那下雨怎麼辦?
正下方的排水孔,真是有趣的設計!
五賢王時期,西元 117 年 Trajan(圖拉真),疆土達到極盛的羅馬帝國。
此時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非三洲,統治人口數約當時全世界人口 20 %。
此時約中國歷史東漢末年,漢朝(西元前 202 年 – 西元 220 年)。
西元 117 年,東漢發明家「張衡」,也在此年建造「渾天儀」,用以觀星象。
維基百科:張衡還發明能測地震的地動儀,指南車,發現月蝕原因,
繪製 2500 顆星星的星象圖,算出圓周率 …,算當時的科學奇才。
【羅馬帝國語言】
「拉丁語」是羅馬帝國早期的官方語言,亦是羅馬地區當地的語言。
通俗拉丁語,逐漸演變成今日的「羅曼語(Romance languages)」。
雖「拉丁語」是帝國的官方語言,但「希臘語」卻是帝國東部最主要的語言。
東羅馬帝國,於西元 620 年,正式定「希臘語」為官方語言。
因此,西羅馬帝國,拉丁語為主;東羅馬帝國,則講希臘語。
東羅馬帝國:西元 330 年 – 西元 1453 年,約 1000 年,首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在那?君士坦丁堡,舊稱「拜占庭」,現今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所以,東羅馬帝國,後人也稱它為「拜占庭帝國」;建築,稱:拜占庭建築。
而更有趣的是,拜占庭、中亞、小亞細亞、大馬士革、耶路撒冷,
也是目前世界主要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共同發源地。
西元 11 – 13 世紀,東羅馬帝國末年,200 年間,
神聖羅馬帝國發動 10 次以上十字軍東征,一開始本質便是宗教戰爭,
目的:收復被穆斯林統治的聖地「耶路撒冷」。
而最令人難以想像的,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竟「系出同源」。
有共同的祖先:亞伯拉罕(Abraham),意為「多國之父」,
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先知,是上主從眾生中撿選並給予祝福的人。
亞伯拉罕同時也是希伯來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被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Abrahamic religions),
亞伯拉罕(Abraham)在基督徒、穆斯林中有很高地位。
在基督教信仰中,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蘭經》中則稱亞伯拉罕為「眾人的師表」。
根據《聖經》與《古蘭經》記載,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以撒(Isaac)及以實瑪利(Ishmael),其中:
以撒(Isaac)是猶太人(以色列人)始祖。
以實瑪利(Ishmael)為阿拉伯人的祖先,也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先祖。
耶路撒冷(穆斯林稱為古都斯)也是三大宗教的共同聖地。
對比目前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嚴重衝突,大概三國時代曹植最能体會,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時期流行的,就是【拜占庭式建築】,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風格。
在萬神殿圓頂基礎上,融合了波斯、兩流流域、伊斯蘭 …藝術,形成新風格。
對後來的東歐、俄羅斯東正教和伊斯蘭阿拉伯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話說萬神殿雖擁有大圓頂,但需有厚重的牆體當基底,
到了 11 世紀,聰明的阿拉伯人數學很強,發明新工法,讓圓頂建築更上層樓。
威尼斯聖馬可教堂,主結構 11 世紀,由於威尼斯是當時有名商港,
跟東羅馬君士坦丁堡往來密切,建造出義大利境內經典的拜占庭式建築。
【2011 年,旅行捷克,卡羅維瓦利,拜占庭建築,漂亮洋蔥頭】
俄羅斯帝國,自稱是東羅馬帝國繼承者,現今,拜占庭建築在俄羅斯、東歐、伊斯蘭世界,保存最好。
威尼斯安康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Salute),義式拜占庭建築味道,再加點「文藝復興風格」。
不過,在中世紀中期,義大利盛行的,還是羅曼風(羅馬式建築)。
比薩主教堂(Duomo)及比薩斜塔是其中代表,建於 10-12 世紀。
由於歐洲教堂往往經歷數百年的修建,建築風格會「混搭」,
比薩洗禮堂(Battistero),羅曼風 + 文藝復興。什麼是文藝復興,稍後再談。
先看: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發源於 12 世紀的法國,持續至 16 世紀。
哥德式建築的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
特色為「高」、「尖」,被認為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
「哥德式」最初帶有貶意,有學者以「野蠻的德國風格」來形容這種建築風格。
主要原因是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古羅馬人和哥德人(今日法、德、奥)的愛恨情仇,
哥德人曾佔領羅馬;而羅馬教皇國有錢、有權,卻無實質軍隊,只好「以夷制夷」,
封哥德人為帝國皇帝,保護羅馬教皇國,但骨子裡卻覺得他們是北方蠻族。
因此目前義大利中北部,像米蘭,偶見哥德式教堂。
其他地方,像羅馬、佛羅倫斯 …,不只沒有,甚至明令禁止。
神聖羅馬帝國:西元 962 - 1806 年,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版圖以德意志地區為核心。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取而代之的是以羅馬為中心的「教皇國」。
教宗,既是宗教,也是政治上的領袖,但卻無實質的軍隊。
因此隨著局勢變遷,西歐各地群雄並起,教皇國面臨內憂外患。
聰明的教宗,結合德意志地區(現法、德、奥)地方勢力(像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
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並利用他們當作羅馬公教的保護者。
但由於德意志地區基本上是日耳曼人血統,非羅馬人血統。
且領土範圍局限於現今歐洲地區,還稱不上「帝國」等級。
法國伏爾泰(Voltaire)這樣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哥德式建築,也以法、德、奥境內最為常見。
神聖羅馬帝國,直到 1806 年被拿破崙一世推翻,正式宣告解體。
文藝復興建築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佛羅倫斯百花大教堂。
由於中世紀( 5 到 15 世紀)教皇勢力直逼各國國王,並透過宗教洗腦,
廣發「贖罪券」,鼓吹百姓進羅馬朝聖,因此有大筆大筆財富進賑。
且 14 – 18 世紀,教皇大力讚助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對宗教歌功頌德。
大量的教堂建築、繪畫、美術、裝置藝術,對整體歐洲形成相當大影響。
當時羅馬為教廷首都,現存噴泉廣場、雕刻繪畫,多是此時期產物。
13 世紀,北義貴族藉海權,補給,勢力逐漸茁壯;
15 -16 世紀,以北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運動」獨頂風騷。
此時約中國明朝時期 1368 - 1644。
文藝復興建築:流行於歐洲 14 – 17 世紀,有點反「哥德」。
學習以古希臘、古羅馬為代表的古典風格,「柱式 column」的概念。
加上數學、科學、繪畫、雕刻、文化的大發展,覺得建築如同人體,
講究秩序、比例、對稱,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
以圓形和方形為主,加上大量的繪畫及雕刻:雕樑畫棟。
文藝復興建築,特色:對稱,復古,柱狀體,雕樑畫棟。
白、綠、紅三色,對稱,復古,佛羅倫斯聖母百花教堂。
洗禮堂,西元 4 世紀,整建加白色及綠色大理石,羅曼風格。
「巴洛克 baroquo」,16- 18 世紀流行於歐洲的藝術型式,建築及園藝造景。
「巴洛克建築」的特色:
1. 建築雄偉、雕琢裝飾華美,外型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
2. 廣泛大量的運用古典的因素,如:柱狀體、圓頂、拱門和神話故事的雕塑。
3. 色彩強烈,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從複雜的幾何圖形中變化出複雜的空間。
巴洛克建築,將文藝復興風格,添加華麗、誇張,更多色彩、雕塑,兩者有時難以區分。
米開朗基羅參與設計的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文藝復興 & 巴洛克。
許願池:對稱、柱狀體、大量雕塑、神話故事,也算巴洛克風格。
接著,介紹一下羅馬帝國幾個有名的君主或皇帝:
「凱撒Julius Caesar」:西元前 44 年,羅馬共和國的終身獨裁官。
撲克牌裡的方塊K 人物,就是「凱撒」畫像。
羅馬帝國後繼皇帝,很多人也會把 Caesar 放到名號中。
「屋大維(Octavius)」:凱撒養子,西元前 27 年,開創羅馬帝國,成為第一位羅馬帝國皇帝。
名號:凱撒.奧古斯都(Caesar Divi F. Augustus,前 63 年 9 月-14 年 8 月),
西元 14 年 8 月,在他去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
並且將 8 月稱為「奧古斯都 Augustus」月,這也是歐洲語言中 8 月(August)的來源。
「尼祿(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西元 37 - 68 年)」:
名號中雖有「凱撒」及「奧古斯都」,卻是古羅馬有名的暴君,尼祿。
「圖拉真(Trajan)」,五賢王第二位,西元 117 年時,將羅馬帝國疆土達到極盛。
橫跨歐、亞、非三洲,人口近 9000 萬,約當時世界總人口 1/5。
【圖右:圖拉真圓柱 Trajan's Column,高 38 公尺】
「哈德良(Hadrianus)」:圖拉真繼承人,五賢王第三位,西元 76 – 138 年。
他最為後人知的事跡是興建了哈德良長城,英格蘭、蘇格蘭交界。
哈德良長城是羅馬帝國最北境線。
他還在羅馬城內重建了【萬神殿】,目前保存最好的羅馬古神殿。
哈德良崇尚希臘文化,曾試圖將雅典城建設成帝國文化中心。
【梵諦岡聖天使堡,西元 123 – 139 年,也在哈德良時期建造。】
「戴克里先 Diocletianus」(西元 284 – 305 元):最有名的是對基督徒的迫害。
【住宿飯店頂樓就可見,戴克里先古浴場遺跡】
其中一位被迫害的工匠逃到蒂塔諾山,間接促成聖馬利諾共和國的建立。
【第四天行程,聖馬利諾共和國,山頂城堡。】
「君士坦丁一世 Constantinus I」(306 - 337):把首都從「羅馬」,
遷移至「拜占庭」,改稱「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君士坦丁一世為化解東西羅馬帝國的糾紛,試圖用宗教撫平心靈,
將天主教定爲帝國的國教,並受洗為教徒。
【君士坦丁凱旋門,西元 315年建造】
近代義大利歷史:17 – 19 世紀,西班牙人統治半島百年,
後有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期,法國拿破崙統治義大利,為羅馬外族統治時期。
西元 1860 年,義大利再度統一建國。
1919 年,墨索里尼完成梵義條約,梵諦岡在義國領土內,成為獨立國家,不受侵犯。
最後,古羅馬人是否像電影中那麼的高大威武 ?
美國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古羅馬男子一般身高 170,女子 155。
留言列表